线上端如何构建好一个私域体系框架,与电商平台形成互补,并产出优秀的GMV,我们在上一篇《3 个月实现 GMV 指数级增长,「母婴人群」的私域运营全流程解读》已经给出了答案。
今天,我们约到了零一私域操盘手钟杉,就为主题,还原了他们服务连锁加盟茶叶品牌时的规划与实际落地思路复盘。
1.实际调研后门店流量的四种类型2.线上社群、线下门店的同步留存3.强化店长形象,完成品牌认知迁移4.如何理解线上、线下「场」的差异
文中实操经验,如对您有所启发,欢迎在文末分享您的收获和见解。
私域的
搭建,
需要一定的
用户流量积累作支撑,而
对于线下门店的私域搭建,我们
首先需要解决一个问题:门店有哪几类用户?
哪些适合导入到线上私域中?
基于该茶品牌的线下加盟门店
现状,
以及在线下实地调研,与门店店长、
导购的深入
沟通后,我们将可导入私域的流量,划
分成四个
主要部分与对应
策略:
通常店长在加盟前
都会预先做调研,不同门店的
自然流量用户
群体差异性
很大。
包括在用户进店
后的购买意愿调度、以及导入私域时,比较需要门店店长的
主动性。
执行动作上,主要
针对两类(已购/未购)用户,
定向设计好邀请用户
添加企微、进入社群的话术。
以
产品试用类
活动宣发、茶叶知识类分享
作为引导诱饵,强调添加后的
深度服务
价值。
种子流量泛指店内老
顾客,或者回头客,通常他们对门店品牌、产品有
基础的
信任,或是
相信店长及导购
的人品。
这部分用户在导入私域时的难度较低,
具体运营上,我们
更多会以
朋友圈宣发、1v1私聊关怀等常规
形式触达用户,引导入群,强化用户的品牌与产品认知,
提供更多高附加值服务,
吸引他们二次到店或带
新用户到店。由于线下门店本身的
社交特性,实际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转
介绍、老
客户推荐的流量,占比
非常大。
他们
都有潜
在的消费
需求,但对门店与品牌本身的认知还比较弱,通常抱着相信朋友、来试试
看的心理。
这类用户导入私域后,有
较高的概率
发展为深度用户,
提高客单。
具体的私域策略会通过店长及导购,
采用深度的 1v1 私聊、
红包、产品知识等
钩子的吸引,活动流量
相较于
前三种流量,在手段上可
尝试的
方法会更多,如门店
举办的
周末活动、节假日活动、店庆活动等。
通常我们会以
店铺海报、社群邀请等
方式触达用户,
同时可以
引入裂变手段
获取更多流量,并以通过充值
优惠、红包等诱饵,将更多的流量导入企微、社群。
围绕上述四类流量,持续扩大门店的私域流量池后,后续运营动作的前提就有了,私域模型的基础就扎实了。
过程中,我们也会针对各类门店的特性,持续筛选出一些影响因子,包括但不限于:
确保流量端这个模型在一家店跑通后,我们就可以考虑复用到其他门店。
道理很简单,以前是经过门店才想起来买,现在哪怕是不经意看到的群信息,也会被激发消费需求。
线上需要反哺到线下,尤其加盟连锁店,店长的积极性一定是由实际到店的客流情况驱动的,于是我们后续的动作主要有 3 个前提:
同时,我们的核心目的是到店率,该指标的好坏,,以及他们执行后接收到的「正反馈」。
所以我们的目的是打造「内容型社群」,避免在社群内进行逼单,并确保社群的打开率。
于是在社群维度上,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两件事:
首先明确品牌方能为门店提供的帮助,譬如在用户福利上,进店消费满 500 元后,就可以获得由品牌方送出的礼盒。
又譬如针对进店充值的会员用户,让他的会员日折扣变得更加实惠,同时还不会影响到品牌方定下的价格体系。
这里的福利,本质是为了减少店长的执行成本与门槛。
同时,福利派发这件事情,本身也可以理解为品牌对加盟商的扶持,以及面向市场的品牌行为,是一种双赢的措施。
在这个基础上,店长自身需要在社群中起到情感维系、产品咨询服务、互动活跃、制造话题、营造氛围、增加信任等作用。
以我们过往经验,该环节比较依赖店长自身的个人魅力,以及店长和周边人群调性的匹配度。而我们运营人员会准备好一套标准的 SOP 以及内容库,便于店长执行时,在认知上的门槛是很低的。
实际过程中,店长在社群主要会负责到以下几类运营动作:
如产品知识分享、养生知识等,目的是为社群人员提供专业知识内容,提高价值输出,增加用户打开群聊的积极性。
围绕用户行为习惯,在早晨、晚上发资讯、科普等,目的是为社群人员提供最新新闻、激发活跃度、让人养成定点打开社群习惯。
每周一到周五,不定时在社群做一些秒杀、发券的活动,用抽奖、小游戏或红包的形式找到幸运用户,邀请到店,让用户养成习惯的同时,开始增加到店概率。
结合一些活动玩法(运气王赠包间券、互动接龙等),确保店长在线下场景中,能给到用户超越线上的体验。
前两条反馈链条比较长,后两条通常能够直接驱动用户到店。
常规情况下,用户最关心的点一定是产品价格,以及薅羊毛占便宜的心理。
借助红包、优惠券的刺激,让用户感受到来自门店的诚意,给用户到店充足的心智支持,这都是高频日用品的到店逻辑。
基于这个前提,我们需要更多考虑如何提供附加价值,让高净值人群感到新鲜、有意思、愿意来看看,消磨空闲时间。
譬如,邀请他们担任产品体验官,当零售门店新进一些产品时,主动激发用户到店,对产品进行品尝体验,
那么到具体项目中,我们可以将动作分为两类:
这主要体现在基于产品相关的内容,店长通过交情或利益,邀请用户到社群内,以图片或文字的方式,分享自身的过程、经验、感受。
同时,在交流会社群活跃互动中,埋入引导用户到店预设的钩子,比如互动小游戏,借助用户分享以及游戏参与,店长随机抽取幸运用户。
这都是为后面与用户 1v1 私聊准备谈资,以及发送红包吸引用户进店品尝、聆听用户反馈、和购买产品。
线上交流会的结尾阶段,就可以埋入线下交流会的引流线索了。
这是最直接提高用户到店率的办法,也有利于店长(含导购)更好的把握用户喜好,增强店长(含导购)与用户的对话沟通,助力转化。
活动侧重于选择下午时段,内容通常会围绕店长对某款茶叶的分享、讲解、品茶会友等,或是邀请到相关背书的茶艺师到店授课。
后者可以由品牌方提供直接的资源支持,同步确保加盟商与品牌方的上下同心。
线下品鉴会过程中的话题互动、内容记录也可以被整合,作为稳定的运营内容产出端,经由运营人员复用到其他地区的门店、社群内。
在品鉴会之外,店长还可以同步提供一对一的线下服务,即为高净值用户赠送包间,尤其是针对中老年消费群体。
包间对于门店来说在大多数时候的成本都是0,除了提高门店的留存,也极大地拉高客户购买更多茶叶的概率。
此外,包间服务可以延伸许多服务链条。
比如,提供已购茶叶存储在门店内的服务(类似居酒屋),累计消费、现有的线上积分体系与包间时长权益的绑定等。
让操盘手和店长、社群助理打配合,其中社群助理负责整理用户反馈、品牌内容宣发、以及日常社群互动的气氛组担当,为社群运营锦上添花。
在工具上,可以充分发挥企业微信工具的各类功能,从社群、1v1的日常聊天内容、用户到店行为中,逐渐加深对用户的认知理解,为各类用户进行打标签的处理。
这个环节中,我们需要持续强化店长对「高净值用户标签」价值的一个感知,让他们认识到这件事
真的能够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而不是空谈「长期主义」。
众所周知,社群运营是一件很重、非标准化的工作,加盟店长一定会会仔细衡量其中的投产比。
在理解这件事的基础上,减少店长执行范围,提供打标签的方法论,让他基于用户的产品喜好、消费金额、用户性别、用户年龄、购买用途、购买意向等多个方面完成打标。
一定要让店长对头部用户产生清晰的认知,针对性的为其提供服务,设置新锚点吸引用户到店。随后,让标签体系「向下兼容」,将框架复用到 80% 的用户,待后期与店长的协作关系更进一步时,再引导其从 80% 用户中筛选出里边那 20% 的潜力用户。
对于茶叶这类自带文化属性的产品,店长共情的驱动、个人魅力的展示,在运营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贯穿引流、留存、线下全环节。
因此,加强店长人设的塑造、社群发布话术尤为重要。
首先店长的包装上,专业人设是有必要的,我们需要建立起用户对店长的专业度的感知,基于头像、简介、朋友圈动态等内容,让用户感受到店长的业务价值。
在这个基础上,店长后续的动作诸如社群分享、1v1 答疑与转化等,都会更加顺畅。在我们实际操盘过程中其实会发现 2 个现象:
现象 1 的高频出现,通常可以侧面印证大家对社群的打开率、对话题的兴趣度。
现象 2 则为我们活跃社群提供了一些新的可能方向,也成为我们加强 1v1 的数字化、温度感的有效论据。
具体到私聊,运营人员依然会依照我们的 SOP 推进回访,同时可以更加灵活与人情味,更加从品牌维护、调性的程度出发。
我们线上端的核心目的,就是确保用户能逐步将对店长的人情式信任,迁移到对品牌的系统性信任,完成一种「爱屋及乌」式影响。
回顾整个模型,可以概括为:
从长期角度,无论是私域引流SOP还是店长社群运营SOP,都能被门店拿来复制、执行,并且在社群内为用户推荐品牌产品,强化用户对品牌的记忆度,增加用户对门店及品牌的忠诚度。
4.线上与线下「场」的协同价值
线下零售门店的私域运营,并没有超出「流量+信任+内容」的框,至少我们从该类加盟品牌中,没有发现超出我们理解范畴的结论。
线上的场构建的再好,如果线下把控不到位,也会出问题。
对于门店来说,私域是一个降本提效的回访促复购策略,让用户在店铺外持续熟悉门店。
但最终,最核心的关键仍然是门店本身的运作需要到位,再加上店长对这件事的充分投入。
要想赢得用户的长期支持,线上社群和线下门店,都需要更加出色的内容和活动进行支撑,并且像加盟店类型,还需要店长作为中间的桥梁链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