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1-23 13:00:02源自:https://www.it-th.com作者 :it谈话网阅读(297)
今年3月,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2015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3.3%的受访者喜欢看泛知识类视频,其中,90后受访者这一比例最高,达到了94.5%。科学科普、生活技巧、社科人文和影评乐评则占到了知识类视频的绝大部分。
原来,现在的年轻人正在一边高喊“躺平”,一边打开手机默默学习。
知识视频最大的壁垒在于,每个垂类的创作者都需要在特定的行业有长期的积累,在保证专业性的前提下,才能有持续高质量的内容输出。尤其随着用户对视频内容需求逐步升级,有趣、有用且能带来获得感的知识视频,更具备吸引力。
在国内,最早的知识类网红都来自知乎,从创立至今的10年时间里,知乎集纳了一大批各个行业的专业答主,积累了超4000万的问题和2.4亿个回答。因为知识分享来到知乎的一众专业领域答主,在分享优质内容的同时也打开了视频新世界的大门。
这一次,我和知乎平台上4位不同专业领域的答主聊了聊,希望在流量逻辑之外,还可以找到“知识网红”的专业逻辑……
北京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摩根大通前分析师、在线学习平台创始人、知乎高赞答主,Lindsay(@小Lin说)身上这些标签完美符合了一直以来人们对于“知乎精英”的认知。
不过,在Lindsay的粉丝看来,她似乎并没有所谓的“投行精英范儿”,反而凭借专业+接地气的双重Buff吸粉无数。
在JP Morgan工作的三年多时间,很多来美国留学的国内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找到Lindsay,希望在求学、求职方面获得更多“前辈的建议”。这让她萌生了创业的想法,于是她毅然走出了华尔街的精英式生活,创立了一个为留学生服务的在线教育平台,为留学生提供职业发展方面的相关服务和课程。
“我经常会跟很多留学生讲述与职业发展相关的东西,我发现其实还有很多人需要这些在我看来是’常识性’的东西,但整天不停地重复去讲,又很耗费精力。”后来,Lindsay索性录成视频,为了被更多人看到。
“视频的反响还挺好,这让我也特别有成就感,所以就坚持做了下来。”Lindsay说,她一开始的视频内容都是讲留学、求职等方面的内容,慢慢地,大家对她本身投行的经历也越来越感兴趣。于是她结合了曾经的专业,对冲基金、投资哲学、信托等等专业内容逐渐多了起来。
Lindsay慢慢变成了职场、财经类双垂类的创作者。Lindsay的视频主要发布在知乎,在她看来,职场和财经类的专业内容,并不适合做一些噱头性很强的内容,她也不希望自己的内容变得特别偏激,她需要的是讲述专业的、干货类的内容,而知乎的知识分享的社区氛围,正好契合了她的诉求。
在《信托是个什么神奇的存在?大佬都在用,刘强东、贾跃亭、默多克都是怎么玩的?》的视频里,Lindsay用十字军东征的故事,介绍信托这个金融工具,“在十字军东征的时候,很多战士觉得自己可能一去不复返,于是就在出征前把财产和妻子儿女托付给隔壁老王,所以,在信托里,委托人就是士兵受托人就是老王,受益人就是士兵的妻子和儿女。信托一旦建立,就是天王老子来了,都撤销不了”。
具有感染力的笑容,有趣且清晰的表述,加上直观的镜头语言,让知乎网友异常“受用”,“笑死了 我第一次看到有人和我一样会发出灵魂呐喊(what??) 而且还真的喊出来了”。
“我不笑的时候,看上去还蛮高冷的,但我本人还是挺爱笑的。做自己喜欢的内容,当然要符合自己的性格特点。”Lindsay觉得,分享知识同样不需要高冷,内容可以小众且专业,但表达和形式需要更有趣,让读者觉得友好。
就像粉丝对Lindsay的评价:“被投行和创业耽误了的脱口秀大佬。”
60岁老裁缝找到了新事业
时尚答主、老年人,这两个标签,如果放在一个人身上,会是一种什么体验?
“谢邀,本人陆林冲,60岁的老裁缝,从事服装行业40年,曾为央视主持人量体裁衣。现在,凭借一系列的时尚服装类知识视频,我已经成为知乎头部的老年时尚答主。”以上内容是本文作者替@老裁缝陆林冲 写的。
陆林冲的老家在江苏启东,一个纺织品的重要产地和流通市场,家乡的环境让他天然对布料服装有一种神奇的感应。早在1982年,陆林冲就跟随着家里的亲戚来到北京学起了裁缝,从此,半只脚踏入了时尚圈。
据说当时物资匮乏,平常老百姓穿的衣服大多谈不上设计,当时还是学徒的陆林冲为了设计裁制出新花样,经常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观察街上时尚姑娘的穿搭,凭借街边课堂的学习,设计新的服装款式。
1989年,陆林冲将店面搬到了广电部宿舍附近。因为距离央视大院很近,所以后来有不少主持人都直接来到陆林冲的店里置装。从小裁缝到隐藏的服装设计师,陆林冲的身份慢慢发生了转换。
2000年后,他的店铺面临拆迁,加上孩子要高考,所以陆林冲就搬回了老家。孩子上大学后,他又回到了北京,开始带领团队做定制男装。
一晃近四十年过去了,陆林冲却在退休的年纪,找到了自己新的事业征程——成为一名时尚类短视频博主。
“什么样的T恤领口不容易变形?”
“17700元的Prada和599元Zara女士西装相比到底有什么不同?”
“2000元和200元的白衬衫有什么不同?”
“新疆长绒棉和普通棉T恤到底有什么区别?”
在他口中,很多专业的服饰知识以一种平实的语言传达出来,几万块的高级时装,为了能讲清楚服装的设计、面料、做工,他说拆就拆了。
这让很多粉丝大喊,“芜湖,这下手也太狠了”,但却产生了一种非常莫名的吸引力。大家都想知道,怎么穿着才算讲究,高级时装究竟值不值……
逐渐地,粉丝从追视频模式,变成了“下单模式”。“请陆老师拆XXX给我们看看”的系列要求不断出现,而陆林冲带着他的视频拍摄团队也大多都“安排”了。
这让他迅速积累了大批粉丝。不到半年时间,陆林冲在知乎上就吸引了12万粉丝,获得了2.4万赞。
“线下服务接触到的客户,经常需要跟他们讲解好多知识,从衣服面料质地到客户穿着习惯,从客户的使用场景到衣服与肤色和颜色搭配,我都要跟客户讲。”陆林冲说,他以前讲一遍就一个人听,多的时候也就两三个人听。所以才开始尝试做视频,让更多的人能听到跟服装有关系的内容。
”现在有了网络平台完全就不一样了,做视频不到一年,看到很多人来看我的视频,粉丝不断上涨,我好像越来越期盼着把自己了解的东西分享给大家。“陆林冲说,和这些平均年龄比他年轻40岁左右的年轻观众交流起来,他觉得并没什么代沟,而自己也变得年轻了起来。
“我觉得我的精神状态很好,可能会比同行的退休时间再延后一些。”陆林冲说,从裁缝到时尚类知识视频答主,让他看到了自己专业的价值。
告诉你晚清政府如何用“洋花呗”续命
“您是怎么把单调的历史讲的跟评书一样精彩的啊?”
2016年,刚刚在知乎更新内容的@丧心病狂刘老湿,凭借一篇《如何理清五代十国的历史?》的专栏文章就获得了10万+的点赞,而在三千多条评论中,除了对于内容的精彩程度表示赞同的,就是对他催更的回帖。
这让历史重度爱好者、大学计算机老师的他非常有成就感的同时,也走上了不断被催更的“创作者之路”。刘老湿甚至把自己的粉丝群,叫做“读者催更QQ群”,可见读者平时催更的猛烈程度。
随着喜欢的人越来越多,刘老湿也在尝试更多紧贴人们生活的表达方式。
在讲述晚清政府为了续命疯狂借外债的视频里,刘老湿把清朝的对外借款,说成在借“洋花呗”,有粉丝说这样的历史内容居然能做到既硬核又有趣。这些正向反馈也增加了刘老湿的创作热情。
“我发现不管是粉丝评论、私信还是平台数据,在知乎平台的正向反馈都是更多的。”刘老湿说,在他看来,在知乎可以依靠史料来进行讨论,“不同的创作者,需要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在我看来,更多的流量补贴对于我的吸引力并不大,反而是这种对于创作者的尊重,让我更有写东西的欲望。”
作为图文起家的答主,@丧心病狂刘老湿 被知乎内容团队挖掘后发力视频作品。目前已经在历史垂类中制作出多条爆款,最高单条视频播放量达372万。
在他看来,视频非但没有加快信息的传播速度,反而放慢了内容传播的速度:“一个2000字的回答,需要密集的史料,严密的逻辑,但对于长期关注这个领域的读者而言,可能一眼过去几分钟就看完了。但对于视频,不到下一分钟,我们绝对不可能跳过,也不好想到后面的视频会是什么内容。”
他觉得知识视频不仅是图文的单纯转换,而是要有更多不一样的表达,应该用一种讲故事的方式来做。
“当然,现在知乎也推出了图文转视频的工具,这更多是对于答主内容版权的保护,在图书的出版方面平台也给了我很多帮助”,刘老湿说,想成为一个好的历史知识传播者,需要的是学会视频语言,用更故事化的东西让内容更加具有传播力。这也是知乎团队和他一直在探讨并尝试的方向。
高考数学阅卷组成员/8年教龄,4000+小时一线教学/线上双师直播课主讲/教育部2019人教同步课程录制/知乎高考数学领域专业答主。
从这些标签来看,何帅(@Heshawn)似乎更像一名“斜杠青年”。不过,如果从专业的角度而言,何帅可能才是知乎上专业垂类颗粒度最为精细的答主之一。
作为一名高中数学老师和高考数学阅卷人,他在平台上分享最多的,都是和高考数学相关的内容了。
“【考前冲刺】1条解题思路,助你40分钟拿满小题80分!”
“破解「高考比平时低30分」魔咒,数学阅卷人3分钟讲清命题核心原则”
……
这种专业硬核的内容,或许不像娱乐美食等大众垂类具备更广泛的受众群,不过何帅似乎在知乎找到了施展的空间。目前,凭借精准、垂类内容,何帅已经收获超过15万粉丝。
“当年数学只考了21分,恨自己没有早点看到老师视频!突然发现数学也不是那么难!”很多即便家里没有考生的读者,也都成了何帅的粉丝。
“我们在讲台上,要用45分钟将人类文明沉淀下来最硬核的知识交付给学生,而且还必须以小孩子们喜欢的方式交付,不然他们就会跑神,所以‘用有趣的方式讲述硬核知识’其实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必修课。”在何帅看来,把硬核的内容讲得更生动,原本就是他一直以来的目标。
而之所以能够保持内容的持续更新,最大的动力在于专业氛围给他带来的获得感,真的有人需要,所以他才会坚持。
何帅是知乎8年的老用户,从想要围观‘专业人士’的‘吃瓜群众’,逐渐变成了别人眼里的‘专业人士’。
“最初我来知乎的目的是我自己遇到了很多问题,有些问题很小众,比如读研时如何在学术会议上跟大教授打招呼,或者想要参加海外交流项目的推荐信——这种问题,我们都知道很冷门,但是当时我当时发现在知乎真的有人在提问,还有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故事。”
慢慢地,他开始一边看别人的分享,一边尝试去回答。
何帅说自己回答过印象最深的问题是《你见过最好看的答题卡是什么样》,他在这个问题下分享了自己见到的好案例,并分析了原因,获得上万人点赞,这让他感受到沉淀在脑海里的经验,在分享过程中产生了更大的价值。
最后何帅强调,作为一名专业老师,他最看重内容的专业层面。“知乎的内容编辑会向我推荐用户最关注的问题,在视频的表现形式和结构上也给了很多建议,这两点对我帮助很大。”
欢迎分享转载→ 在知乎,知识视频究竟有几种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