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4 22:00:02源自:https://www.it-th.com作者 :it谈话网阅读(293)
想当年,还没有接触运营工作的适合,我以为我的工作内容是这样的:
早晨到公司看各种数据报表,各项指标良好,已经超额完成了任务,然后开始写下一阶段的运营计划中午吃个饭,然后午休下午和用户聊聊天或者写写宣传文案,19点准时下班回家。
。现实运营工作中,从早忙到晚,不停地穿梭在各种会议之间,不停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麻烦。
早上到公司发现数据不达标,连忙做数据分析分析一半,到了领导组织的开会时间会议结束时已经12点,赶快叫个外卖午饭后刚准备把数据分析做完,领导临时发起了一个会议,针对今天数据不达标,叫来相关的人员进行批评会议结束后的两个小时终于做完了数据分析,赶紧写一份报告发给领导,抄送产品团队和运营团队。
产品经理看到邮件后非常不开心,过来找你理论。你俩对了半小时的数据,产品经理终于承认自己更新的版本有一个小漏洞,导致今天的数据不达标。再看着日历上的安排,活动规划还没写完。刚准备写活动规划,领导针对产品的小漏洞召开紧急会议,产品经理和运营人员必须参加。会议结束时已经19点,其他人已经下班回家,你还要写活动规划。再想想第二天需要与设计人员要排期、向管理层要资源、跟产品经理对进度等。。。。
运营是一个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岗位。感性的人可以做好活动运营,可以做好用户运营,反而容易失去大局观理性的人可以做好流程规划,可以做好数据运营,反而很难做成超出用户预期的活动和文案。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在之间进行权衡。
运营工作离不开数据的指导,特别是目前进入精细化运营时代,运营人员离开了数据分析做运营上的决定,与赌场中的赌徒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运营人员更不能为不符合预期的结果找借口,而是要基于数据统计分析实事求是地撰写运营计划复盘所以,运营人员不能把运营方案寄托在感觉之上,而应该建立在
在产品的不同阶段,关注不同的指标。,亟待获得市场的反馈,并通过得到的数据验证最初产品的构想,为产品下一步发展找到具体的方向。
,增长曲线趋于平缓,需要通过收集产品的数据,找到下一个突破口。
,某天突然出现下滑或者激增,通过数据评估产品改版(新功能)效果,发现产品改进关键点,构建用户画像,通过数据挖掘用户留存的关键行为,以便开展精细化运营,优化用户体验,发现业务运营中存在的问题,运营效果分析、ROI分析,数据总结与向上汇报。
比如之前某款工具类产品的初期,后台数据反馈用户安装后3分钟内的卸载率很高,通过分析用户行为路径数据发现,产品需要运行3~5分钟才能产生效果,而用户期待安装后立刻看到效果,导致用户以为安装的产品有缺陷,于是卸载了产品。于是,在产品安装后新增了一句提示语:“等待5~10分钟,您就能看到效果。”也正因此,用户的留存率提升了36%。
互联网的渠道有很多,到底哪个渠道对于产品的价值最高?现在各个平台的规则不断完善,免费流量的获取难度逐渐增大。
单个流量越来越贵,因此运营人员通过渠道获取用户更要着重于数据分析,不然会造成产品不错的假象。
每个平台都可以算作一个渠道,因此互联网的渠道多到数不过来。那么,企业如何根据自己的产品特性,从众多渠道中选出合适的渠道呢?运营人员可以。
对于推广App来说,SEM就不是好渠道,因为没有根据自己的产品特性选择合适的渠道。根据用户下载App的习惯,App最好的推广方式是ASO(应用商店的优化),也可以通过DSP方式投放,根据用户属性选择渠道对应的用户数据包投放广告。
如果通过渠道获取的新用户数多于流失的老用户数,那么看似产品的用户总量在不断增加,但本质上是产品不受喜爱或渠道质量不行。所以,运营人员在通过渠道获取用户时要计算次日留存率或7日留存率,分析产品是否受欢迎、渠道是否满足业务需求,把流量价值最大化。
无论选择哪个渠道,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转化用户,完成企业的业务目标。其中,能够获得用户并直接形成转化的渠道是最优选择渠道。
如果你的目标是,那么扩大投放用户群体并优化购买流程需要重点考虑。
通过渠道拉新或利用运营技能转化用户的过程,每个节点都会影响最终的结果。所以,从渠道到转化的每个节点都应该做好数据统计工作,支撑后续的数据分析并优化节点的转化率。
电商平台的“38女王节”“618年中大促”“双十一”“年货节”等这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场景都是活动。活动运营对短时间内拉动相关指标增长非常有效。活动类型可分为日常提升活跃度的活动、完成销售额的促销活动、挽回老用户的召回活动等。
活动开展过程中,运营可以看的数据有等。运营对活动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及时了解活动实时走向,一旦活动出现任何问题,立马知道问题出现在哪里,下一步该怎么调整。
活动需要推广,推广就会涉及到活动投放渠道。运营在活动运营过程中,需要。运营要根据多个指标来对分析每个渠道带来的转化率,比如哪个渠道带来的用户更精准,每个渠道带给app应用的用户成分(老用户占比多少,新用户占比多少,转化率如何等)。运营人员通过对比活动投放渠道的数据,确定哪个渠道能够为app活动吸引来更更多新用户且用户质量高。
活动结束后,对整个活动数据进行复盘很关键。有多少人参加了活动,活动给app带来多少流量,这些流量能够给app每天带来多少新注册用户,每个用户的成本是多少,每个渠道的效果分别是怎样等等。
运营人员要做到比用户更懂用户。用户数量和用户价值是产品的核心指标,只有庞大的用户数量和高用户价值才能支撑起商业模式,所以用户运营是企业中比较核心的工作。运营人员需要对用户做深度分析后,才能决定采用何种运营技能。
,如渠道、地域、性别、年龄、设备、RFM模型、用户行为节点等,用数据判断哪种属性下的用户对业务的价值更大。目前,在运营文章中常见的用户分层模式为。
我们根据RFM模型可以总结一句话:
按照RFM模型对用户进行分组,可以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运营技能。根据这3个指标分析用户的行为数据,可以把用户分为重要价值用户、重要发展用户、重要保持用户、重要挽留用户、一般价值用户、一般发展用户、一般保持用户和一般挽留用户。
如果用户最后消费的时间比较近,消费频率比较高,消费金额也比较高,属于重要价值客户,也就是产品的骨灰级粉丝
如果用户最后消费的时间比较近,消费频率不高,但消费金额很高,属于重要发展客户,需要引导他们增加消费频次
如果用户最后消费的时间比较远,消费频率比较高,消费金额也比较高,说明用户已经很久没有登录平台,有流失的风险,属于重要保护客户
如果用户最后消费的时间比较远,购买的频次比较少,但消费金额比较大,说明用户即将流失或已经流失,需要进行挽回,属于重要挽留客户
如果用户最后消费的时间很近,购买频次不高,购买金额也不高,属于一般发展客户,需要做好引导工作
······
无论你运营的产品有多么丰富的功能,运营工作就是把产品最好的一面展现给用户,吸引用户使用产品,拿到用户的数据之后,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让用户在生活或工作中对产品产生依赖。
一般大中型企业的各种运营条件相对成熟,运营人员做出好结果的可能性较大小企业或大企业的孵化团队没有基础的运营条件,而且运营资源奇缺,运营人员经常做出不符合预期的结果,尤其是活动运营人员。
欢迎分享转载→ 4个类别,看懂数据分析如何驱动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