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2 14:50:01源自:https://www.it-th.com作者 :it谈话网阅读(266)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对于社交的需求仅次于生理、安全。换句话说,只要自己能活下来,就渴求从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关系中找到归属感。
而社交关系必然要经过媒介才能连接,可以说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在进化,关系的连接方式也一直在变。社群也是关系连接下的产物,从古至今一直都有社群,而不是仅仅是微信群叫做社群,之前的书院、会所、俱乐部、圈子、部落、社区这些其实都是属于社群的。
传统的社群形式大多都有地理或空间限制,社群直接地沟通也受到相应的局限。不同社群之间沟通的媒介在历史上曾经叫做书信、电报、广播、呼机、电话、邮件、聊天室、QQ群等,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方式一直在进化,社群之间的沟通方式也在同步进化。
社群和我们说的社群运营你可以理解为基于共同兴趣和爱好将大量用户聚集到一起,通过持续的优质内容输出和‘微信群’等工具来实现用户互动和维系”的一种做法。
一个高效率链接的社群需要具备五个要素,分别是同好、结构、输出、运营、复制,可简称为“ISOOC原则。
是对某种事物的共同认可或行为。一群人聚集起来可能是乌合之众,也可能成就一番雄图大业,最重要的是和什么人一起干什么。社群必须先有明确的同好。
如何找到明确的同好?这个就需要组织社群的人、加入社群的人一开始就很明白自己要进入的社群是做什么的?
这些同类,可以因为什么聚到一起?
可以基于某一个产品,可以基于某一种行为,可以基于某一种标签,可以基于某一种空间,可以基于某一种情感,可以基于某一类三观。
一个成功的社群,必须迎合我们心灵深处的那种农业时代的部落意识。
这句话,是我以下段落要讲的核心,人类有史以来就是群居动物,每一个人的DNA里都刻着部落意识,人类出现的这几百万年中,一直也都是以部落意识去组群的,家有家长,国有国王,不同的群组有着共同的部落意识。
拿非洲常见的部落组织结构举例,通常一个部落会有一个酋长,负责处理部落的所有事务,酋长下还会有几位议长,分别负责不同的板块,议长之下有几位能力者,通常是身体比较强壮、做事比较靠谱、能力比较出众的成员,最后才是一众的普通成员。
“部落模式”,不仅是社群普通用户的心理,更是整个社群架构的核心,明确的组织规则、组织结构能帮帮助社群持续稳定、经久不衰。
每一个社群都需要一个能设定规则、把控结构、组织活动的“群主”,这个人是整个社群的核心,例如小米的雷军,锤子的罗永浩。
其次就是关键意见领袖,拿激浪举例,激浪内部有个机制叫做影响力工厂,如果激浪社群中出现在个别领域有一定专业度,且好为人师,热爱分享的成员,会利用影响力工厂这个机制快速帮助成员整合结构化的专业内容,既丰富了激浪社群的关键意见领袖,也帮助其他成员加速成长。
当然,关键意见领袖也是有周期的,所以激浪会通过这一机制持续挖掘新的关键意见领袖,不能持续增多,也不要持续减少,让关键意见领袖恒定在一个健康的数字范围内,激浪一般是把关键意见领袖的占比控制在3%左右,例如是500人的社群,就要有15位左右的关键意见领袖。
至于能力者,既是关键意见领袖的储备也是代表普通成员对话关键意见领袖的桥梁,他们的数量一定是关键意见领袖的倍数,太少会导致结构分层,太多则会争抢意见领袖的影响力,这一点也是社群群主必须要去把控的
内容沉淀起到两个作用,一个是机构化社群中持续产生的优质内容,另外一个就是这些优质内容可以起到纳新的作用
持续输出有价值的东西则是考验社群生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所有的社群在成立之初都有一定的活跃度,但若不能持续提供价值,群活跃度慢慢地下降,大多沦为广告群
运营要建立“四感”。如果一个社群通过运营这“四感”有了规范、有了质量、有了战斗力、有了凝聚力,就不会短命。
如加入社群要通过申请、入群要接受群规、行为要接受奖惩等,以此保证社群规范。
如有组织地进行讨论、分享等,以此保证群内有话说、有事做、有收获的社群质量。
如通过对某主题事物的分工、协作、执行等,以此保证社群战斗力。
深度链接是区别于微信群和社群的关键点。
微信群的周期很短,所有的微信群最后的走向一定是沉寂,每个成员都有不同的工作时间,也都有很多同类型的微信群,你能难做到无可替代,所以我们需要一个线下场景来让成员们深度链接,不断激活。
由于社群的核心是情感归宿和价值认同,那么社群越大,情感分裂的可能性就越大。
第一种模式是“俱乐部制”。
第二种模式是“加盟店制”。
第三种模式是“旗舰店制”。
-END-
欢迎分享转载→ 高效链接社群有哪几个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