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抖音教程 > 抖音资讯 > 本文内容

增长模型拆解:分享有礼裂变玩法的底层逻辑与细节设计

发布时间:2022-09-20 20:00:01源自:https://www.it-th.com作者 :it谈话网阅读(324)

自从转型运营,就一直裂变和转介绍业务,虽然一直输出关于两个用户增长模型认知和运营经验,但实际从未系统地对“分享”这个行为进行系统解读。 

分享是非常简单的,比如群裂变,转发海报进群就能成为上手容易、效果显著的增长玩法

不过我一直觉得,分享行为应该直接关联业务,比较合理的对象体验课,这类课程成交门槛较低,推荐较为容易,所以将分享体验课的模式称为“分享有礼”。

注:本文提到的体验课不包括拿部分课程作为裂变诱饵,这类裂变称为“解锁”,与分享有礼关联的体验课有本质不同,后者交付给用户的是“完整”产品,并非“割裂品”。

分享有礼看似简单,但其实有非常多的细节设计,而且对工具和技术有一定依赖,另外不同载体的分享有礼效果也不同,这决定了分享有礼有很多细微模式。 

下来,我将个人总结的分享有礼模型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

一、分享有礼的基础模型 

分享有礼模型的基础形式引导用户分享体验课的海报或链接完成分享后就可以拿到收益

那要如何判定用户是否分享且符合要求?绝大多数情况下以截图为证,而且对截图的细节也有要求,比如必须是朋友圈微信群。 

如果是朋友圈,则不能设置分组,时间必须满足几个小时。如果是微信群,则还有数量的要求,这实际是为了保证体验课有更多成交量。 

另外,转发的海报也有说道,从转化角度讲,最好是直接分享带有体验课报名二维码的海报,直接躺单。

当然,也可以转发带有其他载体的海报,也就新用户扫码后先沉淀在某一载体(如公众号、群、个微、企微等),之后再弹出体验课的报名入口进行成交。

提到载体,不同载体对转发行为的影响是不同的。 

适合的载体是个微,因为可以查看朋友圈,省掉截图,能直接给完成分享的用户奖励信任最高。 

其次是群和公众号,主要原因是有工具能够审核截图,审核逻辑后面再讲。 

最后就是企业微信,虽然和个微一样面对精准流量但不能查看朋友圈,也没有工具审核截图,只能默认用户完成,所以效果要打折扣。 

这里有必要提另两个载体——小程序和H5,它们在很长一段时间是可以直接检测用户是否分享的,不过因为微信对于用户体验的保护,屏蔽掉了这类功能,对“某些人”来说是个遗憾。 

现在如果看到还有类似功能,一般不用完全分享就能通过检测。 

回到分享行为的审核方式,截图审核是目前主流,分人工审核和技术审核,人工审核已经讲过,来分享一下技术如何审核截图。

技术审核有两个功能层次,简单一点的是不分具体的截图内容,直接给你通过,该方式主要用于群分享场景,工具是进群宝。 

相对复杂一点的会根据截图里的海报或图文进行识别(实际看的是朋友圈有无分组标识),该方式用于公众号载体较多,工具是分享宝。 

有人会问,有没有不用人工审核还能模拟技术审核的方式? 

还真有,那就是利用表单工具,在表单里设置上传图片选项,用户上传后提交,就可以跳转领取奖励页面,整个流程非常流畅,非常像机器审核一样。

说了这么多有一个事实还是要戳破,那就是针对分享行为,目前还没有完全有效的手段规避用户无效分享的情况,因为用户分享完就可以删除分享痕迹,你只能获得截图。 

当然,这样的用户一定不全部,还是有不少用户愿意配合,在这样的前提下,尽可能让用户分享到更多的渠道,比如要求分享朋友圈和一两个群,努力争取更多的曝光,才有机会获得更多的用户。

至于转发行为的奖励设计,笔者总结了两条原则:低成本,有惊喜感。低成本意味着你不能奖励太贵重的礼品很容易羊毛,有惊喜感则要求尽可能提供分享动力吸引更多人参与。 

个人认为应该多把握惊喜感原则,资料、课程、实物活动名额等奖励只是形式,对奖励的包装往往有决定性的影响,所以要多角度挖掘奖励的卖点只要能给用户一个必需的理由即可

 二、 

分享有礼模式一旦存在于体验课的拉新阶段,也存在于运营服务阶段,因为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体验课采用的是训练营模式,打卡其中非常基础的环节。 

先说一下打卡的基础形式,用户先通过完成学习任务获得一张打卡图,这种图带有二维码,关联的是体验课,用户需要分享打卡图到朋友圈或微信群,且完成审核才算完成一次打卡。 

海报打卡要提供截图,服务老师可以人工审核,也可以借助打卡工具审核,比如类似宝宝玩英语的打卡小程序,既提供打卡图和文案,也提供审核入口,提高不少效率。 

当然,过去很多打卡阅读产品是用网页检测用户是否分享,但因为微信的一次封杀,这类检测手段基本消失了,但却在微信红利期收割不少流量。 

如果用户错失打卡怎么办?这里可以设置一个分享机制,那就是分享海报或链接获得一次打卡机会,如果想直接获取用户,要求邀请成功才给补卡机会即可,目前技术可以实现

说完了打卡细节,再来谈谈打卡动力。打卡是需要坚持一定时间的,坚持的意义是获得回报。

首先,坚持打满一定天数返还押金,如果没有押金则会给你基础奖金,鸡贼的会把现金折算成积分优惠其次是设计排名奖励,至于排名的标准或者是打卡天数,或者是打卡积分,而奖励的选取原则与上同,不再赘述。 

除了给予打卡本身,奖励的规则还可以依据通过打卡海报邀请的人数制定,另外,如果是付费的体验课,邀请成功还有分销奖励,这样会带来强的动力,因为打卡意味着成交。

至此,整个分享有礼模式就拆解完了。

三、最后的两个建议 

分享有礼模式看似逻辑简单,其实有非常多的细节要注意和梳理,而且一旦和业务结合,就要注意具体的用户体验逻辑,因为这些将影响你的实际运营策略

另外,大家在使用分享有礼模型时,有两点小建议。 

第一,尽可能在体验课的拉新阶段、服务阶段和转化阶段设置分享动作,给予分享行为的奖励可以逐渐升级,当然,分享成交的产品也可以逐渐升级,比如转化阶段分享高价课海报,就是典型的老带新。

第二,尽可能形成闭环,因为很多时候用户报名体验课后会进入销售池而不是流量池,所以要与负责销售池的人对接继续引导新用户分享,或者在进入销售池前通过弹窗、浮窗、banner等形式直接获得海报,或引导进入其他载体获得海报并要求分享。 

总之,本文尽可能梳理了分享有礼模型中的运营细节,至于能不能实现增长,就看你自己了。

-END-


欢迎分享转载→ 增长模型拆解:分享有礼裂变玩法的底层逻辑与细节设计

用户评论

精品推荐

© 2013-2028 - it谈话网 版权所有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网站公告 - 合作申请